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这是解志愿小编给大家搜集的最美母亲事迹材料,一起来看看吧。
最美母亲事迹材料一
爱是什么?爱,是冬日里那杯醇香而又温暖的咖啡。爱,是夏日里的清凉冰爽的柠檬茶。爱总是给予人们莫名的惬意。孩子说,爱是母亲的一个怀抱;老人说,爱是白头偕老的伴侣。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保留有一份爱。而那份爱,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沙漠中的一滴甘露,给我们找到了幸福的源泉。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这个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包荣花是一位脑瘫女孩的母亲,但她用爱温暖了孩子,用爱温暖了他人,用爱谱写了一曲奋进之歌。
包荣花生女儿的时候,因年龄大,且在山区的乡卫生院生育,医疗条件和设施有限,导致幼儿创伤性脑损伤。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女儿的生命虽然保住了,但留下了下肢不能行走的后遗症。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发现孩子的发育状态各方面都低于正常儿童,比医生预计的情况还要严重。有人建议她放弃治疗,甚至有人让她抛弃孩子,但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包荣花带着患脑瘫疾病的女儿,开始了艰辛而又漫长的求医治疗路,她没有费用去北京、上海治疗,只好多次去省城兰州的各大医院坚持治疗。治疗期间的痛苦、难堪、失落,使她的精神几近崩溃,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她坚持不了几个月,经不起这常年的煎熬,会放弃对瘫孩子的治疗,可是她以自强的信念、阳光的心态坚持了下来,始终不离不弃。因为家庭经济的困难和工作的限制,她不能常年坚持在医院对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只有利用休息日和寒暑假带着孩子去医院康复治疗,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闲余和晚上指导帮助孩子进行走路训练。
非常之心,非常之举。2007年在兰州脑病专科医院求医动手术时,为了节省有限的医疗费用,征得院方同意后,她找到一处杂物间,自己做饭和女儿吃,在医院病房的地板上,睡了三月有余。手术后为了照顾女儿,她几天几夜没合眼,一直守护在女儿身边,帮女儿翻身、喂水喂饭等,累了也只是趴在床边稍作休息,默默地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痛苦。身体弱小的她,每次治疗去医院,要转乘几次班车,走几十里的路,有时还要面对别人的冷眼,但她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多年,为了女儿的康复,再苦再累她都承受。二十多年来,她把所有节假日和工作之余的时间、精力都用在女儿的康复训练;二十多年来,她心有恒念,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从上小学开始,为了女儿能像其他健康孩子一样上学,她要求组织,把自己从中学调到小学任教,每天不是背就是抱,坚持让孩子读完了小学,期间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女儿不能独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是她心中无法根除的痛。为了尽量做到不让脑瘫的女儿与社会隔绝,减轻孩子的孤独,她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尽量让孩子有一个不孤单的童年。当她调到距家较近的杨家庄小学任教时,为了能让孩子上学,正常回家,她用轮椅将孩子每日推送10多公里,连续推了三年,风雨无阻,每当遇到下雨,她和孩子来到学校时,满身满头是汗水。寒冷冬季,同事们到校都冻得不得了,但她用轮椅推着孩子来到学校时,满头却是热气。
转眼到了女儿小学毕业的时候,有人劝她别让孩子去上中学了,工作又忙,远离初中学校,无法照顾孩子。对于一个残疾孩子,学得多有什么用,让她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这让她又一次面临痛苦的抉择,思前想后,她毅然决定买一辆三轮电动车,每天起早贪黑用电动车接送孩子,让孩子顺利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学业。8月,女儿经考试招录成为甘肃银行学校的中专在校就读生。为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她每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忙前忙后,风雨无阻。从不因自己特殊的情况而上班迟到。在精心照顾脑瘫女儿的同时,还不忘提高自身素质,争分夺秒的学习。尽管历经艰辛,但她自强不息,不惧任何困难,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着爱的精神,让同事们从心底里佩服。
二十多年来,她用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爱,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精神压力,含辛茹苦、精心照料女儿的起居生活。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以无比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她坚持女儿的治疗,指导帮助女儿一遍又一遍的康复训练,一年四季从没停止。工作从不耽误,多次被单位和上级评为先进工作者,获得多项荣誉。因为她在校敬业和照顾教育残疾孩子方面成绩突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榆中县第三届十大道德模范之一。
此外,包荣花在自己家境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还不忘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她把自己和女儿穿过的衣物,送给她所在学校困难孩子去穿,学生有病需要吃药,她及时去校外买药送服,她对学习较差的孩子从不放弃,不管在边远山区乡村执教,还是离家较近的杨家庄学校,她都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所教学科在全乡镇统考中,每年都排在前三名。
辛苦不言其说。负累前行,她还不忘支持丈夫干好工作。因丈夫工作忙而回不了家时,她从不责备;也不因公婆在家务农帮不了她带孩子而产生埋怨。2013年夏天,面对公婆都已70多岁的高龄的状况,她主动和公婆商量,征得他们同意,借款为公婆在县城购买了楼房,把老两口从乡下接到了县城,并及时购买生活用品,嘘寒问暖,洗衣扫地,安排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
心里有爱,心存感恩,才能为自己和别人营造心灵的春天!包荣花,她是践行者。她努力着,营造一个春天般温暖的家庭,呵护家人,充满勃勃生机。
最美母亲事迹材料二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母爱如山,坚韧宽厚,母爱如水,温柔绵长,73岁老人为瘫痪儿子倾尽所能,铸就了人间真爱。
她很普通,只是亿万农民中的一个,和我们每个人一样,过着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和天下的母亲一样,对子女只有付出,没有索取,但她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她诠释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名词:母爱!她用六年的时间为瘫痪儿子撑起了一片天。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始终不离不弃的照顾着瘫痪儿子的起居生活,她说只要还能动,就会一直的照顾下去,老人用行动实现着自己的诺言。
张秀云老人今年73岁高龄,儿子李阳军也有47岁了,因患风湿病导致肌肉萎缩已经瘫痪卧床了六年,一直没有成家。六年前,老伴的因病去世、儿子的因病瘫痪,双重灾难降临,然而,面对巨大的灾难面前,坚强的老人没有被困难击垮,头顶着压力,用那瘦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张秀云老人虽然条件艰苦,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可有好吃的先给儿子,有好穿先想到儿子,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不受委屈。老人每天的日子都是重复的:早上扶儿子起床穿衣,一日三餐做好给儿子端到床头,擦屎端尿,洗衣服晒被子……一刻都不敢离开儿子。清晨起床,老人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洗脸,清理卫生,别看李阳军瘦的皮包骨,虽然还没有100斤的体重,但是对于一位70多岁的高龄老人来说,已经是很重的体力活了,每次给李阳军洗漱完,老人家都是一身汗水。老人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儿子全身按摩一次,每次都要半个小时以上,这对于体力健壮的年轻人来说,都觉得很吃力,但张秀云老人为了减轻儿子的痛苦,仍然在每天坚持着。看着儿子每天因肌肉痉挛带来的巨痛,她恨不得能代替孩子承受,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老人不忍心看着,心中那份心疼的感觉无以言表,总是躲到厨房偷偷的流泪,但是到了儿子的面前,又是一副开朗,乐观的表情!六年来,她一直抱着给儿子看病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她经常请街坊邻居的好心人帮忙,寻遍偏方给孩子治病。六年来,给儿子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每天晚上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六年来,李阳军身上没有褥疮,没有溃烂,肌肉萎缩症状也得到了控制。
张秀云老人说,虽然儿子身体瘫痪,但心里还是比较明白的。因为不能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他会经常闹情绪。发起脾气来也会几天不吃饭。刚开始老人家不知道如何开导,后来她逐渐摸索出办法,她买来收音机,让儿子听广播。靠听广播,李阳军打发着难熬的时光,坏脾气也渐渐消失。电视机更是必不可少的,老人闲下来就在家里陪儿子看电视。“他喜欢看电视,特别爱看韩剧”。 老人开心的说,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儿子不疼的时候,我们娘俩能有说有笑的看电视节目。
张秀云是位十分要强的老人,十三站的邻里街坊们都说,老人多年来从未到连队找过救济、没有诉过苦,她却很知足的说,作业站的领导对我们已经照顾很多了。2010年,老人的家里失了火,烧的只剩下了房架子,农场民政局得知这一消息后,给她重新盖起了房子,换了彩钢瓦和塑钢窗,冬天的时候也很暖和,老人非常满意。作业站领导还帮李阳军申请到了低保,每月都有生活费,并且每到年节都送去慰问大米和豆油,还经常的来到家里嘘寒问暖的,老人逢人便说,连队的领导时刻都想着咱,咱还哪好意思再给连队增添麻烦啊!李阳军的两个哥哥提出要照顾弟弟,母亲总是说,我身体还行,能照顾他一天就不能给你们添负担,你们都有家,还都要为生活奔波。
如今满头的白发,黝黑的皮肤,在她的身上却看不到哀怨与凄婉,大家都说大娘太不容易了,但她却很乐观、知足,每逢有人去看她,她总是情不自禁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好领导,有了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苦与乐我都会坚强的走下去。照顾孩子的事情算不上什么,而我也只是尽到了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就是这样一位母亲,饱经生活的磨难。老人是不幸的,虽然很累、很苦,但有儿子支撑着,老人的内心却是幸福的,这就是母爱的伟大,这就是一位平凡而又坚强伟大的母亲!母爱如山!
最美母亲事迹材料三
岁月以它轻盈的身姿行走于红尘。它用温婉的音容赋予我们满身的情感,营造了一幕一幕的心动。同时它又带着残酷的冷凉,掠夺了我们的青葱,分离了一道一道入骨入心的人情。人生如一叶轻舟,颠簸与风尘的潮涌,高低不平的行程,推动着摇摆不定的身影。人生就是阴晴各半,不同的风景交织着生命的感动。
七年前,当王小宁的儿子??刘冠杉呱呱落地时,多少亲人喜极而泣,为他的到来欢呼雀跃。可是当孩子近一岁时,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王小宁,被医生告知孩子脑发育不良,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说话、玩耍等,这一晴空霹雳的消息,直接吓傻了这位高龄妈妈。看着满脸憨笑的儿子,王小宁只有不停地哭……全家人开始四处求医问药,王小宁无法正常工作,只好请假抱着儿子,看了一家又一家医院,却被医生告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只有做一些康复性的训练,看有没有效果。
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会燃起生命的火焰。王小宁每天抱着儿子背着包,挤公交车,从西固往市里跑,到省妇幼给儿子做康复训练。每天看着儿子在做训练时哇哇大哭,王小宁天天陪在旁边哭红了双眼。除了在医院做,其它时间还要在家里做。王小宁狠下心,从医生那里学会了训练手法,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给儿子做训练。每次做训练,儿子因疼痛哭闹、挣扎,把妈妈的胳膊用小手抠的一道道血痕,甚至抓破,累的满脸汗水、泪水的王小宁已感觉不到皮肉的疼痛,而这每一次给儿子的训练过程,就是对王小宁的一次次鞭打与身心的折磨。“你能不能轻一点!”,“你到底是亲妈还是后妈? ……”,听着家里人的质问和骂声,王小宁每天边哭边给孩子做着训练,就这样,带着压力,流着眼泪,给孩子做了近一年的康复训练,儿子冠杉慢慢好起来了,虽然爱摔倒,但是这给绝望中的王小宁带来了不小的希望和信心。
苦心人天不负。儿子虽然能走起来了,但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智力相差很大。王小宁继续到处打听治疗的方子,又给孩子吃各种药物,中药、西药,饭前与饭后,红的、蓝的、绿的……每天都给孩子喂十几种药。有时候太累了,都不知道哪些药吃了,哪些药还没吃。每天看到孩子大把大把地吃药,王小宁背后不知道流了多少泪。曾几何时,儿子扬起小脸问王小宁:“妈妈,我啥时候就不吃药了?”听到儿子的问话,作为母亲的王小宁早已潸然泪下,无言以对。她既不能骗儿子说你明天就不用吃了,也不敢说你会一直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