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来源:解志愿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近期读了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自己感触很深。自从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忙忙碌碌近20载。前几年听过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再回顾师专时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才知光有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我们更要有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这样才不会偏离教育的实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书四个部分四大部分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以下几点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二、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相似。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其二,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用“加法”不奏效时,为什么不试一试“减法”呢?

三、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不管任教哪个班,总会有优秀生和后进生,优秀生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兴趣,有着非常好的学习;那些后进生对学习缺少热情,不感兴趣,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抱着某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于是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解,家长用物质奖励做诱饵,但都无济于事。我们也经常发现,有的孩子不讲学习,他什么都好,爱劳动,礼貌好等,说起学习,让人头痛。其实,每个孩子在入学前,都是羡慕着哥哥姐姐能背着书包上学,自己也会背着小书包学哥哥姐姐的样子,非常想进入学校读书。那为什么有孩子会从一开始的无限向往学习到后来开始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呢?我觉得除了孩子的自身、家庭原因外,作为老师的我们恐怕也要找找问题。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五十三条建议??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使我受到了不少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说到:“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动因就是产生动力动机的原因,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的动力原因,最重要是来自于他自身的愿望和兴趣。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教学目标之第三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说到:“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对“情调”理解就是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起点,学生已有经验中就激发他自身的愿望;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自然而然产生想亲近想投入的愿望。我们数学课要创设情境,让孩子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课堂中要让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孩子养成聆听别人的回答。我在课堂上给孩子“智慧论战”的机会,我始终把握的是让他们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及时反思。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说到:“教师工作中的另外一个重大缺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抱着冷淡的、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的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他去认真地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的原因。教师带着同样冷漠的心情给学生打‘五分’、‘三分’和‘二分’,因此,学生也并不把优异的分数看成是顽强劳动的结果,而认为是碰巧;对不及格的分数并不认为是失败,而认为是‘正好碰上了难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任何一种表现,都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肯定他。对孩子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个常常有挫败感的孩子,基本上不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因为他们的道德品质还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自信得不到满足,内心会产生不良情绪,对学习活动产生不了自然而然想亲近的愿望。其实,就算一个大人也大多如此,很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一些些小成功,而更用心的向上伸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说到:“我们研究了学生的知识和教师的提问方式,看出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给最差的学生提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而对较强的学生提出的总是难问题。这套‘办法’造成的结果是,当学生一听完教师面向全班提出的问题后,就能大致估猜出它是要求谁来回答的。有一些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在学习上没能力的牢固概念。既然教师平时很少向这些学生提问较难的问题,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形成这种想法呢?”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是这样做的。我总是会把难的问题让优秀生回答。在我心里一直这样认为反正后进学生不会的,叫他们回答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让后进学生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我还一直认为自己的做法非常正确。我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扣上一顶无形的,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的帽子。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美丽,每一个绿儿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独特的,孩子都是最棒的自己。有时候,不用老师说,周围的环境,已经让孩子们无形中感受到了这顶帽子的存在。作为老师,要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要消除孩子们的这种想法,建立班级平等的同学观,让每个孩子都自信轻松的环境中进步、成长。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离不开激情的课堂,关爱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肯定的表扬和。但要解除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寒冰”自然也不是一日之事,这可能需要所有老师付出长期不断的努力。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

最新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心得

学习《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两项法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教师新时期家访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