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的“四要”与“四忌”

来源:解志愿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制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瓶颈,学生的作文往往呈现肚子空空“无话说”,不知所云的“胡乱说”,千篇一律“平淡说”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既与写作指导有关,又与作文评改有关,在随笔成文的课题实验中我们发现作文评改要做到“四忌”、“四要”。

一.内容空洞无病呻吟,要充实具体情真意切

  以前的作文教学主观意志命题作文太多,缺少指导不说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本来就缺乏生活,又要写出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命题作文,只能是勉为其难,内容空洞,无病呻吟之作在所难免。拿着这样的作文硬要给学生进行评改,又怎能激发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呢?

  学生的随笔就不同了,随笔就是以我手写我心,意随笔行,给学生充分的写作空间,随笔是学生生活最朴素的反映,最接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情动而辞发”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从而展示他们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他们充满奇思妙想,展示他们充满奋斗、困惑、昂扬、无奈的生命。修改这些作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对于学生随笔的评语也不只是简单的书写认真,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之类无关痛痒的语言,而是讲究结合教学点进行指导,并注意与学生的情感的真诚沟通。

二忌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要循序着手重点突破

  以往的作文评改往往从选材、立意、构思等各个方面,甚至是每一次都从错别字、病句等微观方面入手,面面俱到没有一定的重点,无序性、随意性太强,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在评改中收获了了,自然就没了兴趣。

  作文评改应遵循有序、渐进、具体可行的原则进行规划。在学期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随笔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月内解决一个大的教学点,在一节课内有目的地具体集中解决其中的一个小的教学点。例如在指导学生如何把事情叙述详细具体这一个教学点上,可以指导学生先用“分解法”把事情分解为若干小的情节,再用“步步追问法”充实文章内容,也可以再用“合理想象法”补充想象中的内容,这样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虚写。在这样一节课上,学生通过实际训练就能够学会具体的方法,就可以指导以后的写作,至于文章内容详略、立意、构思、选材等教学点,可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解决,那种奢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忌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要扩大主体灵活多样

  传统的作文评改不外乎:优点ABC、缺点ABC、范文ABC。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只是老师一个人评改,既增加了工作量,费时耗力不说,学生也不重视,发下去的作文,学生甚至都不看评语,其效果可想而知。评价的主体是老师,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老师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好像评改只是老师一个人或个别学生的事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没有好的效果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随笔修改成文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既有随笔共改、小组修改、个人修改也有教师指导个别修改。评价的主体扩大:既有老师的参与,又有小组成员的参与,甚至还有家长和好朋友的参与,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也参与其中,既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出自己的认识,又增强了反馈的及时性,学生能够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修改。这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修改中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忌求全责备吹毛求疵,要发现亮点多加鼓励

  有少数教师,自认高明,常常用衡量作家的尺度衡量学生,又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因而翻开作文本就觉得毫无是处,张口东不对,闭口西不对。这样时间长了,很容易使学生灰心,甚至破罐子破摔,撒手不干了。以前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只有老师一个欣赏者,只有极少数优秀的同学才能得到老师课上点评的机会,而其他同学的心血却被一次次地埋没了!缺少了观众,自己的成果得不到尊重和认可,学生当然没有写作兴趣。

  随笔的修改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只有小的优点,不大的进益,也要鼓励。我们的“随笔花絮”就是针对这一认识而采取的措施,就是把每一个学生随笔中的好的词句或情节(作文中的亮点)辑录发表。随笔修改成文,还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展示舞台。在课上随着评改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欣赏主体的变化,不但评改主体就是欣赏者,而且还可以粘贴报、板报、班报或校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发表。采取这些展示的舞台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写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的主体是学生,我们不应该越俎代庖,作文评改一定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随笔成文这一系列评改方式的变革既激发了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又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做好了,学生作文水平的较大提高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