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辽宁高考生物试卷答案解析,辽宁高考生物答案【word版本】

来源:解志愿

辽宁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与往年相比,在试卷结构、命题风格、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稳定连续的态势,试卷题型结构和题目数量较前几年无变化。所考知识都在考纲规定范围之内,没有偏题、怪题,与大连市的一模、二模试卷相似度高,考生的陌生感较低。试题的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稳重有变,追求创新。大题中没有考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部分,换成了实验分析的大题,这体现了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获取和实验推理能力的考察。下面,我们对辽宁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一、总体分析

1、重视对四基的考察、贴近教材

全卷均是对教材重点基础知识,核心概念的考察,没有涉及冷僻知识点或高难度的试题;没有明显的文字游戏和陷阱类题目。今年生物试题的特点之一是贴近教材,命题素材很多都是依托于教材的内容,如第4题中的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考查、第5题中的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第29题中酶的化学本质和特性等。题目的素材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正文,也包含旁栏中的内容,如第30题第(1)问中有关于多巴胺和一氧化氮的考查。

强调基础性和综合性,考题尽可能涵盖多个知识点或联系,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如“遗传规律与分子基础”、“生命活动的调节”、“细胞代谢”、“细胞生命历程”等。

试题的文字阅读信息浅显易懂,没有出现新的专业名词或概念。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引导学生提升生物学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理解水平。

2、注重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

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将学科基础思想观点、学科方法和能力、科学研究方法融入试题当中,重点以实验探究能力考察,综合考察学生的整体学科素养,即对学科知识和试题信息的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如第2题、第29题、第31题和第32题,共涉及36分以上。

重视语言表达和文字说明能力的考察,综合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原理解释解答的表述能力,如29题(3),31题(2)(3),40题(3)等,这对考生来说是难点。

3、体现思维能力的考查

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能力。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命题背景注意多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设题。形式上既有结合表格和图像的数据分析,又重视基本方法的运用,同时淡化纯知识点记忆,回避难繁。

二、试题分析

1、试题分值

辽宁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包括6道选择题(6分/个,共36分),4道非选择(共39分),2道选做题2选1(15分/题),满分90分。

2、知识结构

将本次考试试题内容按所属教程的模块进行归类,其分布如下表:

模块

题号

分值

分子与细胞

1、2、4、29、31、39

45

遗传与变异

2、6、32、40

23

稳态与环境

3、5

12

生物技术实践

39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0

13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考试在各考察模块的分值分布来看,必修一占42.8%,必修二占21.9%,必修三占11.4%,选修一占2.9%,选修三占12.4%。直观分值显示如下图:

三、典型试题分析

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难度适中。

【试题解析】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细胞分化的本质以及细胞全能性的理解。

考查能力: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造血干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并非没有分化的细胞。

2.某种物质可*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试题解析】

知识点:中心法则、有丝分裂、细胞癌变。

考查能力: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某物质可*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三项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

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难度适中。

【试题解析】

知识点:激素调节。

考查能力: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无机盐、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试题解析】

知识点:叶绿体中的色素。

考查能力:识记和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包括乙醇在内的有机溶剂中,A项正确;镁属于细胞中的无机盐范畴,可以离子状态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进而参与叶绿素的合成,B项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可见光不包括红外光和紫外光,C项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因没有光照而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现出来,因而叶片呈黄色,D项正确。

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察种群密度的理解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试题解析】

知识点:种群密度的概念。

考查能力: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以及基因分离定律中致死的原因分析。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

知识点:伴性遗传、基因分离定律。

考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29.(10分)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

⑵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⑶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

⑷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B(2)加快

(3)不变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高效性、专一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酶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试题解析】

知识点: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考查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

(1)由图可见,B组(40℃)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酶活性最强。

(2)A组(20℃)还没有达到最适温度,增加10℃后更接近最适温度,所以酶活性会增强,催化反应速度加快。

(3)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t2时,C组的酶在60℃条件下已经失活,所以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t3时,C组产物的总量不变。

(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30.(9分)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①(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②(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⑵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①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②,再到达突触后膜。

⑶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答案】

(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难度适中。

【试题解析】

知识点:神经调节。

考查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解题思路:

(1)由图可知,A-C释放后被分解,C重新被吸收进入突触前膜,可循环利用。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

(2)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3)D酶失活会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无法分解,将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

31.(8分)

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⑴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①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②(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⑵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①(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②。

⑶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

【答案】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不可靠的

(2)黄色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试题解析】

知识点: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用于检测CO2。

考查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

(1)依题意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距日光灯的距离表示光照的强弱。2号试管遮光,其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3~7号试管内的水草在有光的条件下,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的综合反映;1号试管为对照组,其中的NaHCO3可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2~7号试管为实验组。综上所述,若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2~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

(2)2号试管因遮光,其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但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试管内CO2浓度最高,X代表的颜色应为黄色。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与对照组1号试管的相同,均为浅绿色,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⑴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①,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②。

⑵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⑶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⑷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⑸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答案】

(1)有毛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试题解析】

知识点:伴性遗传和基因分离定律。

考查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

(1)由实验一: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毛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三: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一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因此黄肉B为杂合。

(2)根据上一小问的分析,A、B、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ddFF

(3)依据简单的分离定律可知子代黄肉:白肉为3:1,亲本的无毛为隐性纯合,所以子代表现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实验三中的子代基因型为DdFf,自交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实验二中的“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杂交后代基因型为ddFF、ddFf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⑴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中进行。与无氧呼吸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

⑵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条件下才能完成。

⑶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的。

⑷醋酸杆菌属于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答案】

(1)细胞质基质重铬酸甲线粒体快

(2)有氧

(3)低于(4)原不含有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试题解析】

知识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考查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

(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为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与无氧条件相比,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快。

(2)果醋的制作依赖于醋酸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的代谢,醋酸杆菌为严格的好氧细菌。

(3)果酒制作的控温范围是18-25℃,果醋的制作控温范围是30-35℃,第一阶段温度低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且只有一种细胞器为核糖体。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晡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

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

的方法。②代表的过程是。

⑵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的稳定性会降低。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

⑶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⑷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

【答案】

(1)XX或XY显微操作(去核法)胚胎移植

(2)遗传物质

(3)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形状产生影响

(4)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试题解析】

知识点:核移植技术、胚胎工程。

考查能力:识记、理解、记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

(1)提供体细胞的供体可能为雌性,也可能为雄性,因此图中A(正常细胞核)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常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来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②过程表示将早期胚胎移入受体,其过程为胚胎移植。

(2)取供体动物的体细胞培养,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因为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保证了供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超过10代继续培养,则其遗传物质(或核型)的稳定性会降低。

(3)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供体,因此大部分性状与供体相同,但细胞质基因来源于受体(或提供卵母细胞的个体),即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形状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供体不完全相同。

(4)克隆动物的培育采用的是核移植技术,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辽宁高考理综试卷答案解析,辽宁高考理综答案【word版本】

辽宁高考理综难不难,辽宁理综试卷答案解析及难度系数点评分析

辽宁高考理综试题难度相比去年难不难评析(全国卷2卷)

辽宁高考理综卷难不难,辽宁理综难度系数及答案点评

辽宁高考理综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字版)

辽宁高考理综试卷真题答案解析及点评(WORD文字版)

辽宁高考理综试卷难度中等,理综试卷难度系数中等

辽宁高考理综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答案点评解析

相关文章

网友推荐